第705章 人口问题-《苟出一个盛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别说民间,就是李唐宗室,夭折率都高的吓人。
    李晔记得即使到了满清,这个问题依旧难以得到解决,皇室中夭折的也不少。
    很多地区夭折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。
    百姓的确非常响应朝廷的号召,积极造人,但这个时代,医疗水平和营养水平太低,西边的庆州甚至出现过山豹、野狼进村叼走小儿之事。
    孕妇生产之时,直接就是在鬼门关上转悠。
    问题找到了,但要解决却不容易。
    整个大唐的大夫能有多少?
    有鉴于此,李晔开始允许女子入尚学,男人性格大多粗犷,在这个时代的影响下,天天想着建功立业,不是走科举的路子,就是学习军事,能专心学术的少之又少。
    任何改革都会遭受阻力。
    这个时代终究是男权社会,人的关联不是一时片刻就能转变的。
    文人集团以男女同堂有伤风化为由,极力反对。
    一些书生在街头巷尾奔走呼告。
    李晔一想,的确不妥,目标不变,但达到目标的手段可以千变万化。
    李晔做出让步,男女分堂教学。
    文人们依旧不依不饶,百姓们则看个热闹。
    一项政策推行之前,李晔允许他们议论,提出反对意见。
    但政事堂通过之后,便是国策。
    以大唐帝国的意志推行之。
    至于文人的反对之声,则淹没在这股意志当中。
    毕竟这时代的文人还处在历史的低谷期,远没有后世宋、明强大。
    为了不刺激他们,李晔暂时让医科招收女学员。
    地方上的阻力终于不那么大了。
    大唐风气开放,女人当皇帝的都有,篡权的多不胜数。
    其实在原来的昭宗身边,就有不少女官,除了作为联姻之用,也不乏有才能的女子。
    总体来说,阻力是有,但并没有那么大。
    但凡是出自皇帝李晔的号召,民间都是大力支持。
    各地不少富户将女儿送入女学中。
    而一些重男轻女的寻常人家,巴不得把女孩儿送出去。
    免得在家多吃一份口粮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