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章 盘古开天(一)-《重生之似水流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    “这……”
    张路臣的解释一出,不但几个大一学生有点接收不了,连看热闹的唐成刚等人也有点愣。
    “我...能提个问题吗?”
    唐成刚忍不住了,他一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主见的人,毕竟也算是成功人士了。
    可现在你告诉我,我其实没有主见?我被第三人左右了?
    “这个东西不尽然吧?怎么感觉…不太真实呢?”
    这回却是齐磊开口了,“唐爸,你还记得导致你收购药厂的那次家宴吗?”
    唐成刚愣住,“记....记得啊?”
    齐磊,“药厂有许可证和药方、塑料厂的技术没有壁垒优势、尚北大米的加工,这些信息,您本来都是知道的。可是,习惯的性思维方式让您把这些信息都过滤掉了。”
    “直到,我帮您把这些信息重新串联,排列组合之后,您马上就做出了与原本截然不同的判断!”
    唐成刚:“……”
    齐磊,“我...就是那个第三人。”
    唐成刚:“!!!”
    齐磊,“人是无法有效处理所有信息的,人也是天然的追求高效率的。”
    “所以,本能让我们武断的处理大多数信息,每个人都离不开第三人!”
    “就拿唐爸你来说吧,在商业行为上,您确实可以排斥第三人,很难被第三人左右。可是,在其它方面,你做不到全知全觉。”
    唐成刚有点傻眼,“这....”
    张路臣此时道,“人的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!可是试问千古,也就两个半。”
    “我们绝大多数人,以为了解自己,其实只能算是一知半解。很多时候,只不过是在应和第三人的观点。”
    “不过……”安慰道,“【第三人效应】只要你知道了,以后再遇到信息判断的问题,会警觉,不容易再被第三人左右思想。”
    “这是有科学依旧的。”
    这话一出,大伙儿松了口气。
    嗯,谁都想要自由意志,谁都不想被别人左右思维。
    张路臣看着齐磊,“说正题吧!”
    “你在今日说法的反常表现,我们大概能理解,满足了观众的【使用与满足】”
    见几个大一新生,还有外行,都迷惑。
    “举个例子吧,我们每天都要吃饭,这就是使用,对食物的需求。”
    “今天晚上我想吃肉,可是晚餐你却只给了我一份清炒蔬菜,我没有得到满足,必然就不高兴。可是,你要给了我一份肉,那就是满足了。”
    “在信息获取上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我从一个社会名流身上,能得到什么使用体验?”
    “无非就是榜样力量、财富经验、私人八卦的娱乐性,这些而已。”
    “可是,那一期今日说法,齐磊给公众的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肉,而是龙肉!”
    “大大超出了公众的使用预期,满足感更强。”
    张路臣看向齐磊,“可是,我们不太明白的是,那些为你发声的【第三人】,是你安排的?”
    “还有,你一直不对打人事件做正面回应,就是为了今天?”
    却见齐磊笑了,“张伯伯,您说的对,但不全对。”
    张路臣一怔,“怎么讲?”
    齐磊,“首先,我没找人给我洗白,网络上那些帖子都是自发的。”
    “这是第三人效应的主动效能。”
    “????”
    “????”
    这回轮到一帮老学究懵了,“主动效能?第三人效应可没有主动一说吧?”
    齐磊,“人在极度好奇,又对自身判断被孤立的时候,会主动寻找第三人佐证。”
    “这种诉求会极其强烈,从而主动去寻找第三人。”
    “这是网络时代第三人效应的一大特点!”
    举个最直观的例子。
    现在打开书评区,你会看到一些“见习”读者,也就是看盗版的读者,在书评区对某一个点强烈吐槽。
    他不愿意为看书花一分钱,却为了能抒发不满和诋毁,愿意花几块钱达到发言的门坎儿,中间还要跨越好几个app……
    看书都不花钱,可是为了发言可以花钱,这就是主动性。
    这样的人,因为盗版不能评论,也看不到书评区的各种论点,所以观点极度孤立,也就是他看不到同类,就更找不到相同观点去附和。
    于是…跨越千山万水,也必须得找到一个【第三人】。
    其实这也是齐磊为什么对柳纪向说,王晨一出来,他就输定了的原因。
    原本畅想是【第一人】,它只是一个信息的源头。可是,王晨跳出来,畅想就变成了【第三人】。
    而做为意见领袖,是很危险的。
    你发表意见,就得要承受公众的评判,意见是否公允,经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?
    注意,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,能立得住的意见领袖,其实是极少数符合大众思维的人。
    大多数意见领袖,都死了。
    当齐磊《今日说法》的形象一出来,公众开始好奇,开始怀疑,那么就会主动去寻找对立观点的【第三人】。
    也就是与畅想不一样的第三人。
    而这个过程一定发生在网络,因为三石在国内网络是有基础的。
    相当一部分网民是通过三石网吧上网,更多的网民是《传奇》的玩家,也是30游戏交易的受益者,他们对三石是有天然好感的。
    有好感,就不愿意将三石和有关联的人往恶的方向揣测。
    除非是真的事实,否则,这种向好的诉求就一定要有宣泄口,也就是第三人。
    那些正面评价齐磊的贴子,就算宁站长,还有二中的同学不发出来,也会有其他人去挖掘展示。
    而且,必然会被看到,必然成为【意见领袖】,必然大热。
    说句题外话,这其实也是公知必死的原因。
    公知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影响舆论,可是观点经不起时间的推敲,也不符合大多数公众的主观判断,于是就会主动寻找第三人意见领袖去摧毁公知言论。
    所以,谁也跑不了,早晚全被挖出来。
    带入到畅想、柳纪向、王晨.....
    这也是齐磊这个小心眼儿的为什么不回应,不痛打落水狗。
    别急,王晨死定了,畅想也肯定是一屁股屎。
    公众会自己把他们挖出来,效果比齐磊自己回应还好。
    打的更疼!
    至于....目前的网络影响够不够大,能不能一夜之间反转传统舆论?
    这就是外行人的错误逻辑了,信息传播,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,不是看媒介的大小的。
    香港一家不知名的小报,只要爆出一个重量级的明星八卦,一瞬间就会港澳台内地全覆盖。
    和媒介大小没关系,媒体是有嗅觉的,而公众是有人际传播的惯性的。
    是的,是不是以为信息传播之中,媒体的作用最大?
    错了!媒体只是夸大了在传播之中的地位。
    在一些情况下,媒体的作用仅仅是信息的源头,却不是主要传播载体。
    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其实是【人际传播】,也就是人与人直接接触的传播。
    想像一下,“菜比肉贵”这个信息你们是从媒体上得到的,还是从博主、群聊、面对面的交流中得到的?
    也可以想象任何热点新闻,有多少热点新闻,是从最初的传播媒体获得?
    此时,齐磊解释完,廖凡义他们终于长出了一口气,一切都通了。
    就这个主动效能啊!头疼了好几天啊!
    陈姥爷第一时间反应过来,“小廖啊,这个课题我打算做一做,研究一下第三人效应的主动性,你就别碰了。”
    我噗!!
    廖凡义差点吐血,他也想说这句,结果没陈姥爷快。
    面色一苦,“这个理论的应用还是很值得研究的,打个比方,群体价值观的建立,我们以往都是主流媒体直接传播。”
    “可是,如果按照这个理论,我们是不是应该转变一下传播策略?主要还是让公众产生好奇和自我判断,然后主动的去寻找第三人佐证,或者干脆就自己做第三人!”
    “效果会怎么样?会不会比直接传播要好得多。”
    陈姥爷一听就笑了,“谢谢了。”
    廖凡义这是把自己的思路共享出来,让陈姥爷去研究。
    而齐磊.....
    齐磊眼珠子没瞪出来。
    廖凡义不愧是牛人,几句话,其实已经把后世网络的一些传播概念说得差不多了。
    后世的网络传播,就是【第三人】比源头媒介的作用更大,效率更高。
    对于后世的网红、up主来说,跟风报道、追热点,已经是必然的常态。
    可是,为什么有的人追火了,有的人追没了呢?
    想清楚怎么做好【第三人】吧,抓紧这一点,基本错不了。
    这时,廖凡义看着齐磊,“你继续吧!说说今日说法,还有你今天用到的【使用与满足】。”
    《今日说法》,才是齐磊最骚的骚操作。
    廖凡义想着,这里是不是有什么课题?
    不过,使用与满足这个理论,已经出来60年了,被研究透了,估计也没什么可研究的课题。
    所以,廖凡义兴致不高。
    却不想,齐磊呲牙一乐,“呵呵。”
    廖凡义皱媒,“你笑什么?”
    齐磊,“这个嘛....【使用与满足】确实是底层逻辑,但是,目的不是这个。”
    廖凡义一滞,还有新东西?
    有些急切:“那是什么?”
    只闻齐磊说了一句他没听董,几个老学究也没听懂的,“我的目的是....拉低自己的评价。”
    “也就是…降逼格。”
    “嗯??”这回所有人都愣了,拉低?
    别人恨不得把自己抬的很高,能有多高就有多高,你为什么要拉低?
    要知道,这是人性。
    不管是谁,好人还是坏人,都想把自己置于高处,形象、道德、品格。尤其是商人,为了塑造形象,可是费了苦心了。
    可是,齐磊在拉低?
    却见齐磊意味深长的一笑,“高处....不胜寒啊!”
    “????”
    “????”
    齐磊,“别误会,这个高处不胜寒和大家理解的不太一样。”
    又道,“今天穆老没在,他要是在,可以先让他讲一下资源配置。”
    董北国开口,“什么资源配置?”
    齐磊,“一个经济学理论,其中有一个概念叫做‘优势资源,滞后配置’。”
    “什么意思?”
    齐磊,“简单说,就是最好的东西,往往得不到优先使用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几个老学究没什么太大反应,虽然不懂经济学,可是这种颠覆三观的东西多了去了,见怪不怪。
    可是,雏鹰班的学生却是有点不解。
    好东西不被优先使用?为什么?不符合逻辑啊?
    齐磊,“我给你们打个比方就明白了。”
    突然指向周小晗、李玟玟、徐小倩和杨晓。
    “四个大美女.....”
    大伙儿一听,登时无语,没个正经。
    齐磊,“严肃点,我说的是正经的!”
    “这四个大美女,她们一定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,对吧?”
    “可是,我敢打赌,她们绝对不是最多人追的。”
    “????”
    “????”
    “????”
    大伙再次愣住,四个女生也是有点脸红。
    “齐磊,优势资源滞后配置,就是这个道理。”
    “学校最最漂亮的女生,最帅的男生,反而追求者很少。最受男生欢迎的一定是80分的女生,也就是寇仲琪这种。”
    “不信你们问问寇仲琪,她的追求者,肯定比那四个多得多。”
    换别人早炸了,结果寇大姐一点都不害臊,“这是真的,初中我收的情书比杨晓多多了!”
    只见齐磊一摊手,“就是这么个道理。”
    “太漂亮了,大家伙都觉得她那么优秀,肯定看不上我。”
    这就好比很多大龄的剩男、剩女,帅哥靓女、条件优渥的占比最高。
    大家都以为,剩下的,应该是条件差的。其实剩下的,条件好的更多。
    为什么呢?一部分不排除是眼光高,耽误了。可是,还有相当一部分,也包括眼光高的,是因为他们的机会少。
    别人谈五段恋爱结婚了,他们可能只谈过两段、甚至一段。
    “所以,最好的,往往因为优势而被滞后。”
    周小晗瞪着眼,看着李玟玟,“是这样吗?”
    李玟玟,“你单身!”
    周小晗咬牙切齿,“滚!你也光棍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