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全程骚操作(三)-《重生之似水流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其实,从一开始齐磊的新闻爆出来,到全社会的抵制谩骂,网络上就有很多为齐磊辩解的声音。
    二中的同学、三石公司的员工、网吧的业主。
    甚至小马哥也没听齐磊的,在企鹅偷偷地弹了一窗。
    齐磊不让正面站台,但是,小哥还是从其它方面为齐磊说话了。
    可惜,这些声音在全社会的声讨之中,只能算微乎其微,掀不起任何浪花。
    最后就只能变成沉默螺旋之中,被淹没的声音。
    所谓大势不可逆,当所有人都在骂你,都在指责你的时候,手里有再大的媒体资源,不能说没用,但是像这种直来直去的辩解、生扳舆论,已经是不可能的了。
    但是,当《今日说法》一播出来,全网都看到了一个完全颠覆,又过于真实....
    是的!过于真实!
    电视中的齐磊,彻底颠覆了公众对成功商人,对富人,甚至是一个社会名流的认知。
    在大家以往的【框架】里,那些成功商人、社会名流是什么样的?都是西装革履、庄重严谨的吧?
    都是说话拿捏着腔调,恨不得每一句话都是人生哲理,都是成功秘诀的吧?
    你别说这些真名流,真有钱人,那些打着“大师”的幌子,招摇撞骗的,海外归来,胡吹海擂的......
    恨不得一个小地方的小首富,都得挺着腰杆,大皮鞋小西裤,前拥后簇,指点江山。
    高人一等嘛!
    连老百姓自己都觉得,这些人高人一等。
    不然为什么一个打人的新闻就扩大的无数倍,恨的人牙痒痒呢?
    不就是这些人有钱,还不干人事儿吗?
    那种高高在上,人家还给自己起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,叫“形象管理”。
    可是,你普通老百姓要是这么拿捏着,那就成“装”了。
    但是,电视里这个品种完全不一样。
    除了他坦荡,他直来直去,大伙儿甚至都没意识到,齐磊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,他好像和普通人没有一丁点的区别。
    真的就是年轻人什么样儿,他就什么样儿。
    张扬、搞怪,往那儿一坐很随意,说话的时候也是一点不注意形象,表情那叫一个丰富啊!
    一切随心。
    后世管这叫接地气,可是在这个年代,真的太特别了。
    这种真实,导致公众开始感兴趣,开始发生微妙的心理变化。
    以至于,那些曾经并不被看好,并不被认同的“洗白”信息,开始聚焦目光,开始被放大无数倍。
    不出意外的,二中校歌、《尚北二中的日子》、龙江台的旧新闻、北广的演唱会视频。
    这些新闻,逐渐成了全网的热点。
    于是,廖凡义他们猛然发现了一个在洞察模型里都不曾反应出来的问题。
    那就是:没有集中的信息传播者,没人权威的媒体机构,仅仅只是几个不知名的网友,发了几个看似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帖子,就像星星之火一样,瞬间燃爆全网。
    每一个人都在转发,每一个人都在信息接收者,更是信息传播者。
    几乎是用了非常短的时间,全网播放量最高的歌是——《追梦赤子心》和《尚北二中的日子》。
    全网都在看的视频,是龙江旧新闻,还有北广演唱会。
    最火的,当然是《贝尔格莱德之恋》。
    全网最热议的中学就是尚北二中,大学无疑就是北广。
    舆论的走向也是一波三折。
    首先,《今日说法》刚刚播出,是两方论战,开始发生心理转变的公众与理性顽固的声音对峙。
    一方认为,我管你打不打人,挺逗,挺讨喜就行了呗!
    另一方认为,一码归一码,优秀也不能掩盖错误,打人就是不对的,齐磊自己不都不辩解吗?
    说明,他心虚!!
    然后,随着各种关于齐磊的新闻逐渐浮出水面,公众的注意力又开始向花边八卦转移。
    大家开始讨论他歌写的好不好,书好不好看。
    以至于,有第三方记者又跑到尚北二中去采访,却是得到了与之前抹黑齐磊完全不同的结果。
    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:即便这所高中已经没有了齐磊这个学生身影,可是直至当下,在这里依旧能看到他留下的影子。
    把最差班带成学年第一,把他的那种无畏与自信留给二中的每一个学生。
    就像校歌里唱的,“用力活着用力爱!哪怕肝脑涂地....”
    记者甚至找到了齐磊家的老房子,采访了一个名叫杨老太的邻居。
    “那小时候...可不是东西啦!孩子头儿!贼淘!”
    “他爸妈天天上班也不管,满胡同乱窜!”
    “大了?大了....”老杨太太撇着嘴,一副不服气的样子,“大了也就那么回事儿呗!”
    “初中还学习可不好了呢!不如我家小伟。”
    “高中就厉害了,也不知道咋就厉害了....”
    ......
    新闻的播放量很高,让公众都有种猎奇的感觉,不由得继续深挖齐磊的那些鸡毛蒜皮。
    以至于,网上那些还在继续骂的、批评的,反而成了小众,无人理会。
    甚至讨论打人事件,撞车事件,以及齐磊和父亲齐国君共同参与排挤粮农商人董总的事儿,也没人关心了。
    直到......
    某个“逻辑帝”在天涯论坛上撰写了一篇逻辑缜密的分析贴,彻底将舆论反转。
    “本贴以各种官方消息为主,各路八卦爆料不在参考之列。”
    “首先,我们先看1998年8月份,龙江省台的新闻报道,《志在少年》夏令营。”
    “特别说明一下,这是龙江省电视台在黄金时段的一个专题新闻报道,长达十多分钟,重视程度就不用我多说了。”
    “新闻是用一篇满分中考作文开头,全文刊登。本人太喜欢这篇作文了,所以,也全文转载,给大家看看。”
    (作文正文)
    “看到了吗?这就是齐磊的满分作文,当时他刚满十六岁。也就是在这个暑假,他带着一些同学进行了社会体验,也就是卖袜子的夏令营。”
    “只能说,人家成功是有道理的,想想我们十六岁在干什么。”
    “别误会,我说这些,并不是想证明齐磊有多优秀,更不是给他洗白。”
    “正如他自己说的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”
    “这个大家自有评判,本人不做臆测。”
    “提到这则新闻的原因在于....”
    (截图....)
    “那是一张新闻视频的截图,定格在李玟玟对着话筒的画面。”
    “再看这张!”
    (截图....)
    第二张是新京报,关于21号晚上打人事件的截图,定格在齐磊搀扶着烂醉如泥的李玟玟。
    “看清楚了吗?两张截图的女主角是同一个人!”
    “说明什么?说明这个女生和齐磊很早就认识!而且起码是朋友关系,并不是逢场作戏的那种龌龊关系。”
    “然后,本人查看了大量北广校内论坛的帖子。”
    “发现这个女生的身份并不难找,北广播音系99届学生,很出名。成绩优异,甚至已经在央视开始实习了。”
    “北广上有她的各种信息:原尚北二中学生,和齐磊是同一个地方,同一所学校出来的。”
    “然后,我在论坛上还发现了这张照片。”
    (截图...)
    第三张照片是,论坛上李玟玟入校时的照片,来自北广学生会宣传部,是李玟玟和父母一起照的。
    “更有意思的来了,我翻阅了三石公司官网的旧新闻以及网吧工程公告。”
    “发现一个叫李纲的工程承包商,几乎承接了三石公司所有的网吧工程。”
    (截图....)
    李纲的正面照。
    “没错!李玟玟的父亲就是李纲!”
    “现在逻辑清晰了....”
    “李玟玟和齐磊不仅仅是同学、朋友,父亲和三石公司又是重要合作伙伴。”
    “而且,一个能承包三石数千家网吧工程的老板,算是成功商人了吧?”
    “那么问题来了,一个很优秀、家庭条件优渥的女孩,还是新京报上说的那种不知自爱、攀附二世祖的堕落女孩吗??”
    “值得怀疑喽!”
    “接下来,咱们再说说另外一个女主角,周小晗。”
    “这个女生虽然家庭条件查不到,不过同样是北广的风云人物,成绩、名声甚至在李玟玟之上,这在北广人尽皆知。”
    “而且是北广最神秘、也最有底蕴的雏鹰班的成员,前途无量!”
    “什么是雏鹰班?去北广论坛上看吧,能惊掉你的下巴!”
    “至于是不是像新京报报道的那样,正要去玩什么多人游戏....大家自行判断。”
    “我就问一句,周小晗在照片上,与齐磊有过任何肢体接触吗?”
    “记者在报道中,一直用含混其词的方式诱导公众,有说过一句两个人存在不正当关系的肯定句式吗?”
    “没有!”
    “一句都没有!”
    第(1/3)页